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合肥在线(王幸福记者荚妤) 1月3日10时26分,嫦娥4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着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通过喜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影图像,揭开了老月亮背部的神秘面纱。 1月3日下午,记者获悉,此次月背探测中提供软着陆用重要产品缓冲杆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这也是固体所继嫦娥三号任务后,为嫦娥四号软着陆成功再次做出重要贡献。

难以探索秘境的拉杆将成为着陆的关键

一千年来,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只有月亮的正面,月亮的背面成了秘境。 其实,月球背面是麻脸,它之所以千疮百孔,是因为对地球爱的深沉的月球背面就像盾牌一样,为地球挡住了陨石的直接撞击,保护着地球的安全。 因此,月球表面环形山的数量远远多于正面,月球表面被沟、峡谷、悬崖覆盖,平坦区域极少,因此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和月球巡视时,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同,冲击力分布不均

那么,什么样的拉杆才能使探测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安全着陆呢?探测器操纵杆作为嫦娥四号着陆系统的重要因素,必须高效、可靠、稳定地发挥能量吸收作用。 另外,由于着陆机构整体的重量受到严格限制,拉杆必须在有限的体积、尺寸、重量、塑性变形条件下吸收尽可能高的能量。 因此,拉杆材料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度的拉伸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

多年来,探索攻关中科院固体所创新技术并做出贡献[/s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从2007年开始,固体所承担了拉杆材料的探索任务。 经过事前研究、方案验证、初步研制、技术研究及正式研制等过程,不断努力突破难关,不仅奠定了控制拉杆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理论基础,还设计制造了各项性能指标及空间环境适应性优于技术要求的材料和产品。 此外,突破了拉杆产品多项冷、热加工关键技术,建立了完整的工艺体系和质量监控方法,较有效地保证了拉杆产品服务性能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拉杆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控制、拉杆结构设计及各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年,固体研制的缓冲杆成功保障了嫦娥三号的月球表面软着陆,为我国第一架航天器踏入外星天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并于年,项目负责人韩福生研究员被人社部、工信部等6个部委共同授予为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做出贡献者的荣誉称号。 年,固体所和航天五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在多学科行业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年,依托航天特种金属材料研发平台建设的安徽特种金属材料工程实验室被批准立项,为航天新材料的更新换代、应用宣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固体研制的拉杆成功保障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实现了首次月球背面和地球的中继通信,揭开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据悉,目前固体所承担着火星一号着陆器缓冲部件的研制任务,前期顺利通过方案及初样产品检测,正式过渡到正样研制阶段,预计年前后发射。 另外,载人登月项目已经展开论证。 作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测器唯一的拉杆材料提供单位,固体所自主开发的缓冲拉杆材料有望在我国深空探测行业发挥更重要、长远的作用。

标题:【要闻】自豪!这项“合肥造”3日上午力助“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