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26字,读完约10分钟

健康素养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社区有全民健身苑… 12月28日,在合肥市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大致通过了《健康合肥2030计划纲要》,为合肥人的健康绘制了美好的蓝图。

【目标】

健康素养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健康包括很多方面,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 《规划纲要》确定,到2030年合肥健康生活全面普及,全民健康素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普及健康生活,今后将建设合肥健康教育馆。 将健康理念融入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构建健康城市建设判断指标体系,开展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示范区建设。 市民第一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全面普及。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比例提高45%以上。

在控制吸烟方面,到2030年实现了公共场所的全面禁烟。 合肥还将建立积分群心理干预机制,提高老年人、青少年儿童、残疾人、特殊职业群等积分群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能力。

【10分钟健身圈】

每个社区都有全民健身苑

一旦健身成为全民的习性,10分钟健身圈就不可缺少。 到2030年,市民健身诉求得到充分满足,100%的城市社区将建成全民健身苑,公共体育场馆也将最大限度对外开放,各种体育活动等参与。

《规划纲要》确定,合肥市将建设市青少年集训中心、市水上运动中心、滨湖全民健身中心、市综合球馆,建设3~5人的培养公园。 到2030年,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合理布局的四级公共健身服务互联网,建设城市社区10分钟。

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开放时间一般在35小时以上,全年开放时间在330天以上,国家法定假日、全民健身日和学生寒暑假期间,开放时间在8小时以上。 体育场和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设施用于提供体育和相关服务的面积比例不得低于六成以上,全年举办的活动中体育类活动次数不得低于总次数的六成。

【医疗保险】

个人支出不超过总费用的20%

小型医疗保险卡到底能发挥多少功能呢?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合肥全民医保体系将成熟定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控制在20%以内。 今后,合肥市将建立政府药品的太阳能采购平台。 2030年,合肥市将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报告互联网的全面覆盖。

将来,公立医院将配备所有基本药物,优先购买和采用。 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所有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了零售率销售,根除了救命药等捉襟见肘的现象。 为了处理看病贵难题,合肥市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基本药物均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带来的政策性损失,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控制、

另外,特殊人群也享受福利。 合肥市目前正在完善免费药品治疗政策,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的免费供应,探索部分慢性病、大病基本药物的全额保障制度,优先保证儿童用药,完善完全罕见病的用药保障政策。

【医疗救援】

医学救援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从患者发病到被送往医院,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未来,随着水陆空一体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市民将得到正常的感觉。 届时,合肥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也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规划纲要》确定,合肥将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立包括军队、武警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水陆空立体化的应急医学救援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能力。 到2030年,建立了完整的应急医学救援互联网,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并加快城乡一体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完善120互联网布点,宣传急诊icu一体化综合急救模式,建立立体化的卫生应急救援能力。

在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中,到2030年合肥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率下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安全方面,合肥将健全不同消防局的分类体系,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提高道路承载大型消防车的能力,到2030年,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将全面覆盖。

【产业】

健康产业支撑着经济

在快速发展健康产业方面,合肥市未来将形成一区优化、一核领先、一带一路提升、多园联动的产业空间快速发展格局。 其中,一区优化依托中心城区丰富的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和交通、人口、高端因素等集聚特点,建设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

一核领先是指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巢经济开发区省级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快速发展基地为核心,建设全国性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专科园集聚区和国际健康服务产业先行示范(试点)区。

一带一路的提升,就是要完全利用环巢湖沿线地区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山地资源、温泉资源等,以滨湖新区健康谷为核心,构建环巢湖健康服务产业带。

多园联动是逐步形成以合肥经济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双凤工业园、庐江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瑶海区移动医疗产业基地为主体的健康特色产业集聚区。 到2030年,全市健康产业将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智力健康】

远程医疗进入乡镇医院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时代,健康合肥也更有智慧。 《规划纲要》提出,合肥将全面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新闻平台,建设国家区域健康大数据中心。 在数据流中,市民感受到不同的健康。

未来,通过整合4条数据库新闻,合肥将推进居民健康卡和社会保障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整合,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一卡通。 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体检与健康管理机构,实行多卡合一和一卡多用。 并实现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新闻的实时动态更新,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和疾病监测

推进网络+健康高速发展,合肥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管理中心和远程医学会诊系统,要点是迅速发展远程诊疗、远程心电监护、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检查等支持服务,远程医疗服务遍及乡级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改革】

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

医疗改革是个大文案,未来十余年里,健康合肥会写那些篇幅? 《规划纲要》确定,合肥逐渐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约束机制,鼓励实行院长聘任制和职业化管理,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

今后,合肥市将放宽社会资本经营医生的准入范围,社会资本可以举办政府办公立医院以外的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诊所。 鼓励社会资本直接投入资源短缺和多元诉求服务行业,举办护理院、老年医院、特需医疗等资源少或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
优先举办社会力量上规模、高水平的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新的城镇、开发区、大型住宅区、中心城镇等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的地区举办医疗机构,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同等待遇 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实行与公立医院同等的政策。 记者罗敏

相关信息:

困难人员的待遇标准今后将定下限[/s2/]

救助供养穷人,体现了社会关怀、政府温暖。 12月28日,合肥市政府第107次常务会审议并大体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 今后,救助、供养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将占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支出的60%以上。

困的人就诊后可以享受减免

特困者的生、老、病、死,在救助供养的爱心伞下得到保障。 根据规定,具有合肥户口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只要符合相关条件,都可以享受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待遇。

基本生活条件下,困者可以享受粮食、副食品、生活燃料、服装、被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花钱。 对分散救济支援对象,用现金补助的方法保障基本生活支出,补助资金每月挂牌发放到个人账户。 鼓励各地在日常生活用水、用电、燃气使用、电视视听等方面给予困难人群减免费用等优惠。 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说,将借鉴先发地区的经验,进一步减轻特困人员的负担。

在医疗保障方面,政府全额支持救灾援助对象参加医疗保险,医疗援助对救灾援助对象不设救灾病种限制。 并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为特困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监护服务,对特困者的疾病诊疗实行优惠减免政策。

救助供养标准规定下限

对困人的救助供养标准今后有下限。 《实施意见》确定,救助供养标准包括基本生活标准和护理护理标准,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上一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支出的60%。

基本生活标准包括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救助供养对象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养老服务补助金、高龄津贴、承包土地收益、房屋租金等个人财产性收入等。 年初,市政府将根据上一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支出情况,及时公布年度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明确财政补助标准。

护理标准中,合肥市特困人员的护理标准明确,占基本生活标准的10%以上,集中赡养对象标准可以得到适当提高。 根据困难者无法自行处理的程度、救助供养形式等因素进行分类明确。 特困供养对象长时间获得医疗护理保障的,采取市场化运营方法,统一购买医疗护理保险。

鼓励养护设施设立特护区

从2007年开始,合肥市在养护服务机构试点设立特护区,提高对特困人员的医疗护理功能。 《实施意见》中再次强调了特护区这一方法,鼓励有条件的养护服务机构参加。

特困者救助供养分为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两种,合肥市鼓励具备生活自立能力的特困者在家分散供养。 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合肥市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招投标明确了供养服务机构、专业社会组织(公司)等,鼓励辖区内分散供养对象提供日常探望、生活照料、日常护理、住院陪伴等服务。 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向分散供养的特困者提供社区日托服务。

对支持服务机构来说,合肥市将推进许可制度的设立,重点推进消防许可的达成。 并推动供养服务机构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保障特困人员集中居住诉求的基础上,兼具为其他社会老人、残疾人服务的功能。 记者罗敏

标题:【要闻】《“健康合肥2030” 规划纲要》正式出炉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