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94字,读完约2分钟

合肥有轨电车项目什么时候开始? 如何提高合肥市的识别度? … … 省两会议的议题过半,围绕交通建设、城市快速发展等话题,省政协委员讨论的热度依然不减。

交通建设

有轨电车1、2两条线可以北延连接,建设换乘互通站

5年前,合肥市启动了利用现有铁路资源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的项目规划,市民普遍赞扬和关注,年也将该项目作为重点项目。 省政协委员李益湘发现,至今该项目尚未开工建设。

李益湘表示,利用现有铁路改造成现代有轨电车完全可以利用铁路闲置资源,工程投资部很少重新占用土地。

迄今为止,地方上也有很多经验。 例如,北京地铁轨道交通13号线是利用现有的国铁走廊建设的,昌平线也有100多年前的&lsquo。 京张铁路并行。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及1号线部分由原沪杭外环线改建而成,武汉地铁1号线1期路线利用原京汉铁路汉口市区段改建。 他建议尽快建成合肥市旧淮南线、18公里铁路专线改造项目,建成完整的相关网络。

他建议,有轨电车1、2条线路在北二环路北侧延长线路,建设换乘互通站,方便居民出行。

城市建设

参考上海、杭州,具有可视性的合肥地标建筑

一个镜头,一个画面就知道是哪个城市。 在城市同质化盛行的今天,城市的识别度对一个城市的外向度尤为重要。

城市的地标建筑,以唤起对这个城市的记忆,她对历史文化的基础和现代化进程的认识为特征。 省政协委员俞书宏表示,如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广州小蛮腰、香港维多利亚港、杭州西湖等,地标性建设成为城市精神和形象的代言人,不仅拥有令人过目不忘的外观,而且功能上具有先进性和包容性,充满创新活力

可以说城市地标不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而且对整个城市功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此,俞书宏提出,以合肥为中心,建设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创新之都、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定位,构建可视性极高的地标性建筑。

并不断丰富城市认同度的外延和内涵,促进合肥城市外向度和国际化进程。

青年创业

完整的科技政策贯穿青年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合肥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措施,在科技政策、人才引进和科研机构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科技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助力青年创业。

省政协委员赵斌建议,合肥需要完善的科技政策,贯穿青年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例如,通过成立青年人才介绍委员会,加强人才的发现、引进力度,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创业。 大力实施梦创天使计划,重点支持初创科技型公司,注重在将支持转移到公司之前真正活下去。 加强与大学医院的交流,把培养高新技术公司等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着力点指标。 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在公司和科研院所之间双向流动,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为公司快速发展引进科技人才。

大数据建设

校企合作制定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

去年12月,合肥市大数据产业创新战术联盟发布了《合肥市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白皮书(年)》。 白皮书汇集了合肥市大数据产业240多家、300多家应用案例、10多所科研院校,全面展示了合肥市大数据产业的成果。 目前合肥市有近700家大型数据公司,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亿。 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对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吴涛对大数据人才缺乏的问题表示关注。

这两年,合肥迎来了巨大的快速发展机遇,发展迅速。 这是在尝试大数据人才储备的问题。 吴涛建议建立人才基础库,梳理建立领域专家基础库,根据区域主题或阶段性诉求,邀请行业技术专家进行高层共享,形成高层人才交流机制,吸收国内可链接的专家基础库。

比较大数据人才不足的问题,吴涛解体,开展比较工作人员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政府应鼓励公司和学校联合办学,建议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和教育实践项目,培养各类大数据人才。

另外,通过构建技术微观论坛宣传优秀榜样,举办发掘优秀人才的大数据的项目大赛等,帮助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例如,结合政府数据开放推进,依托大公司和机构,面向域内外的数据人才举办大数据项目比赛。 吴涛介绍说,通过比赛,挖掘和吸引了大数据人才,宣传了大数据开发和应用案例,也为大数据人才和团队的定期展示提供了舞台,通过数据应用比赛,强化和塑造了合肥大数据企业品牌的城市形象。

新能源汽车

建设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小镇

中国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 新能源汽车在汽车保有量比例上位居全国第一的家用纯电动汽车宣传应用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全国第一条实现电动汽车大量出口的城市世界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hellip … 作为安徽省研究表明的第一个战术性新兴产业集聚快速发展基地,合肥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应用已经进入了高速公路。

省政协委员卫文关注我省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问题。 卫文表示,目前,包括北京、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广东等地,分别规划开发了约20多个新能源产业园,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这些产业园基本上以新能源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和应用为主,缺乏适合居住、适合旅游、适合就业等创新特色。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产销蓬勃的快速发展态势,提出整合公司、研究生院等创新资源,以合肥市为根据地,建立全国领先、宜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小镇。 卫文先生建议,在小城镇规划中建设研发中心、展览馆、孵化中心、生产中心、组装中心、检测中心、汽车文化中心等。

并在联合政府制定产业招商政策、人才引进战略,着力集聚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著名公司和高端科技人才。

记者余佼刘梅李文靖

实习生周凯

标题:【要闻】合肥可打造具辨识度的地标性建筑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