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8字,读完约4分钟

4月11日,合肥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合肥市将适应气候变化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未来还将开展城市热岛效应和通风道规划建设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有一个中长期的路线图

去年3月,合肥市被列入全国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区、县)之一。 方案确定,合肥市将适应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城市建筑、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和生态等重要行业的优质建设、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合肥市开展气候影响判断,全面系统判断历史气候变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建筑、规划、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影响,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风险,研究对策措施。 另外,制定合肥市气候变化的长时间路线图,探索建立早期认识气候变化影响和危害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多学科、多行业专家咨询库。

极端气候事件监测警报纳入交通设施规划

根据气候变化对城市降水强度的影响,合肥市及时修改道路排水设计标准,将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纳入城市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提高道路高抗性材料和结构技术。 除了提高城市交通设施标准外,还要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对比城市重要拥堵点优化网络交通结构改善微循环系统加强公交车站等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快速发展模式 建设综合枢纽换乘中心和道路客运枢纽,规范优化城市停车系统的道路交通设施设置,完善无障碍设施。

开展通风道规划建设研究

未来几年,全市城市应急管理能力也将提高。 推进合肥大城市智慧气象金云工程、巢湖生态综合治理气象保障工程、合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工程、现代化气象基础设施保障工程等,进一步完善气象综合业务体系。

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将建设温室气体观测系统,加强中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能力,开展城市热岛效应和通风通道规划建设研究。 提高城市内防洪、交通安全、防洪、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现代农业等气象保障能力。

计划建设成品油储备基地

除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外,合肥市还将判断气候变化对制冷、供暖和节能标准的影响,修订居民、公司、公共部门相关设施标准,完善用电高峰期应急预案,建立有序用电长效机制,高峰期用电

并积极努力在国家石油、天然气合肥增设管道和战术储备布点,拓宽油气供应渠道,提高储运能力。 完善天然气储运系统,加强长输管道安全管理。 建立成品油储备制度,推进油料储备库建设,规划成品油储备基地建设。

构建两湖三库四渠的水源利用结构

为了增强城市供水能力,合肥市跨流域调水,推进大别山、长江等区域高质量水源入肥,建设两湖(巢湖、瓦埕湖)、三库(董铺、大房英、众兴)、四渠(淞河总水渠、龙河口通道、馥山引江)

在缺水型城市,合肥市加强城市再生水利用、雨水蓄水利用,提高节水技术、节水器具等应用力,加强城市供水干燥、支管网节水改造,推进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等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吸引节水型小区快速发展

要点建设铜路等长廊林带

对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江淮分水岭、水源地保护区、新桥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城市生态具有决定性影响区域,大力开展造林,建设120公里的铜公路、103公里的楚河干渠、合巢芜高速、江济淮合肥段沿线的走廊林带。

另外,加快了环巢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以小流域的管理为线索,实施了山水田林路村的综合整治。 并加快水污染防治成熟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构筑环湖湿地生态屏障,减少面源入湖污染,提高巢湖水体的自净能力。

标题:【要闻】合肥应对气候变化将有中长时间路线图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