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0字,读完约5分钟

9月3日,记者从合肥市政府获悉,《合肥市慢性病防治长时间规划(~2025年)》已正式发布。 其次,合肥市开展慢性病全民教育,对肥胖等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指导,探索按人头打包支付慢性病患者。 到2025年,实现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目标

实现全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本《计划》所称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

根据《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降低慢性病早期死亡率,30~70岁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早期死亡率比去年降低10%,到2025年降低20%。 2025年,合肥市将实现全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健康教育

科学指导群众自我健康管理

在提倡健康文明生活习惯方面,合肥市将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营养平衡、口腔保健、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和行为习惯教育,实现预防事业关口的前进。 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和职工运动会、健步跑、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科学指导群众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早诊早治

对胖墩等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指导

今后,除推进全民体检外,合肥市将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的首次诊断和血压测量,为被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干预指导,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规范癌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慢性病筛查干预项目,逐步扩大项目覆盖群。 将口腔体检纳入常规体检复印件,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查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复印件。

然后,开展个性化的健康干预。 探索体医结合的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在有条件的机构开设运动指导门诊,提供运动健康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将逐步开展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患病风险判断和干预指导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口腔疾病、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

分级诊疗

慢性病患者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的合同服务范围

一、合肥市在推进将慢性病患者优先纳入家庭医生合同服务范围的基层初诊的基础上,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构建合理的医生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时间护理服务链

鼓励和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为超出服务能力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在提高诊疗服务质量方面,完整的双向转诊流程,要点是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的转诊路径,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今后将努力缩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从发病到就诊的比较有效的解决时间,宣传癌症的个性化规范治疗方案。 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测结果的相互认识。

健康管理

探索建立市级慢性病预防合作互联网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市的医疗资源比较丰富。 今后,合肥市将借助高质量的医疗、科研等资源,探索建立市级慢性病防治合作互联网,在政策咨询、标准规范制定、监测评价、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作用。 及早诊断符合条件的癌症、中风等重大慢性病,及早治疗适宜的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鼓励公司、公益慈善机构、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慢性病高危人群的风险判断、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整体推广等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疗保险救济

探索按人头打包支付给慢性病患者

除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快速发展外,今后合肥市将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资质探索慢性病患者按人头包装支付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挂钩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展各种慢性病相关保险办理服务。 鼓励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将优质资源扩展到贫困地区和农村,开展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支援。

整合单病种、单因素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新闻,实现相关系统互通,要点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新闻实时更新,定期发布慢性病监测新闻。 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新闻分解利用,掌握慢性病流行规律和优势,明确首要健康问题,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和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防治服务

动员社会力量参加医疗服务

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体检、养老保健机构和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商业保险机构、领域协会学会、网络公司等,以竞争优势的方式,参与所在地区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促进、健康保险及相关慢性病防治服务。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慢性病防治服务和社区康复等行业。

并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设立,在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便利服务。 加快面向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的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合同服务关系,鼓励开展上门看病、体检、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

标题:【要闻】慢性病患者有望按人头打包付费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