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8字,读完约3分钟

合肥市冬季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5℃的时间有3个月以上,潮湿阴冷。 为此,政协委员呼吁冬季供暖应全部覆盖。 近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此做出答复,目前不应该全部实行统一集中供暖。 目前,合肥正在走当地特色的供暖道路,新能源将成为重要的供暖方法。

a音合肥冬季集中供暖应全部覆盖

合肥市冬季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5℃的时间有3个月以上,潮湿阴冷,特别不舒服。 目前,合肥市集中供暖主要是主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滨湖新区的部分居民区,占全市的比例小,其余多数供暖方法为空调、电采暖器及地热等。 不仅价格贵,而且对环境也不利。

为此,在今年年初合肥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李长花提出建议,将冬季供暖供应全部作为民生工程,纳入合肥市城市建设。

b现状涵盖了近11万户居民家庭

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共所获悉,截至年底,合肥市主蒸汽管网长432公里,供热范围覆盖合肥市城区,积极延伸至肥东、长丰等县域。

据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介绍,目前全市172个小区近11万户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热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 这个比例高于我国南方城市的平均水平。

c困境全面推进的还有两个拦路虎

合肥市一方面实施冬季供暖的全面覆盖,一方面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另外集中供暖相结合的高质量小区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 但是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表示,目前全面推行集中供暖有两个困难。

在我国,供暖分界线一般与南北分界线一致。 20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供暖规范时,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和气候状况,规定秦岭淮河以南为非供暖区,并随时间推移而移动,但该规定至今仍未改变。

合肥市地处淮河以南,相应地无法享受集中供暖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居民供暖补贴等。 这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方面煤炭热值严重下降,供热公司经营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居民供暖价格相对较高,是改善性、奢侈性的费用,一般家庭承受不起。

另外,与北方城市相比,南方每年的供暖周期短。 这意味着在建设昂贵的城市供热设施方面,设备利用率低,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 这是因为在国家一级,不鼓励在大范围内进行统一集中供暖,而是倾向于进行多样性分散供暖。

突破d新能源将成为重要的供暖方法[/s2/]

多年来,合肥市没有走单纯的燃煤供热老路,而是立足自身从技术、管理、创新上寻求突破,构建具合肥特色的供热模式,探索适合合肥地区供热的新途径。

另一方面,以前传来的能源与新能源结合,即除煤、电、天然气外,还与地源、污水源、工业余热等多种能源结合。 另一方面,结合供暖和制冷,处理了供暖期短、负荷不平衡的问题。 政府支持与公司市场化运营相结合,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合肥市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能源主要包括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冰蓄冷、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广泛应用于商业办公、居住区供暖制冷。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建设及建设的新能源项目有合肥国家水利专业生态实验基地地源热泵工程、滨湖新区能源中心地源热泵工程、合肥滨湖新区核心区域能源项目、蓝天花园小区地源热泵项目、高铁西站污水源热泵项目、高铁西站污水源热泵 预计长期供暖供冷面积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新能源将成为合肥市除前传外集中供暖的另一重要供暖方法。

晨报首席记者方佳伟

标题:【要闻】合肥冬季集中供暖全覆盖?回复:有两大困难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