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9字,读完约7分钟

最近,安徽出台了《长三角城市群快速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合肥、芜湖、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8个市纳入规划范围。 其中,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合肥,将建设成创新之都、产业之都、绿色之都、开放之都、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都市圈人均收入比肩长三角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未来合肥会怎么样? 此次《实施方案》不仅描绘了宏伟蓝图,截至2009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元,肥料投资全球500强公司超过50家,市区常住人口500万,成为长江经济带强影响地区的特大城市。 综合全国性的交通枢纽、创新之都、产业之都、绿色之都、开放之都,将成为合肥立身长三角的关键词。

《实施方案》确定,到年将合肥建成全国最发达的铁路枢纽之一,基本建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

合肥将成为国际影响深远的创新之都。 《实施方案》表示,将加快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圈,为新能源、材料、新闻、生命、先进制造等行业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 建设联合微电子中心、分布式智能能源创新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产业创新中心。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辐射加速战术性新兴产业,加速快速发展。 到2030年,建设国际一流水平、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的产业将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安徽省支持合肥发挥综合特点,建设区域科技、新闻、金融、物流、大数据和研发设计中心,积极建设国家级服务中心。 到2030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建设中国ic之都、中国软件名城、中国声谷。

绿都、自然与巢湖的管理密切相关。 对此,统一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巢湖管理和保护,加快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费用模式的绿色变革。 提高巢湖流域综合治理水平,大力实施江济巢工程,推进河道清理、立体化生态修复和城乡水系河湖连通工程,提高巢湖流域水质和水体资源功能。

此外,芜湖、鞍山加入合肥都市圈,形成区域增长新引擎。 以合肥为中心,到2009年,都市圈将形成若干国家级或世界级产业集群,人均收入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沪苏浙皖异地移动通信或同城收款

在新闻化时代,新闻互联是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对此,《实施方案》确定推进合肥、芜湖、滁州等智慧城市建设,与上海、南京、杭州等智慧城市统一标准,实现数据端口的开放和互通。

其中,推进合肥、芜湖新一代网络示范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宽带向全光互联网发展,建设ipv6公共城域网,公共网络数据中心、应用支持系统、业务系统 建立智能营销、智能管理、智能服务为一体的智能旅游平台,建立一体化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制度。 推进区域新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注重交叉认证和资源共享,实现我省电子认证平台与沪苏浙江认证平台的无缝接轨。

居民也将享受新闻一体化带来的福利,安徽构建区域移动通信一体化互联网,实现沪浙皖异地移动通信同城收款。

就业、上学、诊断都一体化

找工作人员、学校、看病,这些居民最关心的话题,将来朝着一体化迅速发展。 ,安徽面向长三角地区编制人力资源诉求目录,沪苏浙江等高质量高校在皖合作办学中将更加频繁,但长三角城市同级医疗机构的检测、检测结果有望实现相互认同。

具体来说,安徽省将建立城市群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积分群体的就业联动机制。 推进长三角地区专业技术资格和技术能力资格评价标准的统一、相互认识,深化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教育合作。 完善城市群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机制,开展养老保险认证合作。 深化工伤康复资源共享、辅助器具配置及劳动能力鉴定合作。 完全失业保险关系转移和待遇享受方面的合作机制。

在教育方面,安徽省将加强高等教育的区际合作,开展联合创新和学科建设。 推进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高质量高校的各种形式的合作。 沪浙等高质量高校将在我省争取增加招生计划、合作办学。 建设骨干中职学校、高质量特色职业学校,建立地域性、片区性、综合性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 建设以合肥学院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盟。

在医疗卫生方面,安徽省将与医疗机构和长三角城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远程会议平台,促进人员交流培训,引进新技术,共享高质量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推进长三角城市同级医疗机构检测、检测结果的相互认识。 推进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长三角城市在医疗保险定点、异地就医及时结算等方面的合作。

□合肥晚报合肥市网记者罗敏

邀请金融机构来皖的地区总部

在全球视野下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注重创新加强与上海苏浙产业的合作。 努力在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语音、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行业形成国际竞争力。 提高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完全利用上海苏州浙江的金融资源,吸引上海苏州浙江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争取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证券企业、保险企业在合肥设立地区管理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

为沪苏浙江大学增加我省招生而努力

推进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高质量高校的各种形式的合作。 沪浙等高质量高校将在我省争取增加招生计划、合作办学。 建设以合肥学院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盟。

推进医疗机构与长三角城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远程会议平台,共享高质量医疗资源。 推进长三角城市同级医疗机构检测、检测结果的相互认识。 推进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长三角城市在医疗保险定点、异地就医及时结算等方面的合作。

举办城市间联合招聘会,建立城市群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积分群体的就业联动机制。 推进长三角地区专业技术资格和技术能力资格评价标准的统一、相互认识。 完善城市群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机制,开展养老保险认证合作。 陈梦洋马翔宇/文余红霞/图

城市: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快速发展规划》,将我省合肥、芜湖、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8个市纳入规划范围。

总体目标:到年,国际影响较大的创新型产业基地基本建成,与沪苏浙江密切相关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形成,皖江八市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城市群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副中心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合肥地区总产值达1万元,占全省地区总产值的比例达28%,肥投资全球500强公司超过50家,市区常住人口500万人。

合肥都市圈:未来将扩大合肥经济圈,增加芜湖、鞍山市。 到2010年,都市圈将形成若干国家级或世界级产业集群,人均收入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标题:【要闻】沪苏浙皖异地通信或“同城收钱”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