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4字,读完约1分钟

据合肥工业大学介绍,该校团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取得了研究成果,明确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发现了调控肝脏脂肪化的新基因。 最近,这一成果刊登在肝脏研究行业国际著名期刊《肝脏学》上。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由与饮酒、肝炎病毒等无关的因素引起的肝脏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过量堆积,在我国一般人群中发病率超过20%。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肥胖、糖尿病等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中高达75%,且从单纯性肝脏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迅速发展到肝纤维化和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其病因很多,对应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合肥工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韩际宏课题组在与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合作进行的研究中,有望新发现调控肝脏脂肪化的基因nogo-b蛋白受体,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nogo-b蛋白受体也被称为ngbr。 该研究表明,肝脏中ngbr蛋白水平下降与脂肪肝发病有直接关系,控制ngbr水平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较有效手段之一。 利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刺激肝脏ngbr水平,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迅速发展。 目前临床上用于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由于其机制尚不清楚,影响了其实际应用。 因此,联合工大这一科研成果对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安徽日报)

标题:【要闻】合工大探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理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