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59字,读完约13分钟

雪中送炭,包下线,以保民生

社会救助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雪中送炭的工作,是保障底线、救难、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调查了一年来我省在社会救助行业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发现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资金投入都有许多亮点,社会救助互联网更加致密和牢固,困扰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证更加坚实。

制度上,最低生活保障、供养特困人员、救助流浪乞讨等多个行业均出台了年均重大政策。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合一,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个不同特困人员供养体系整合,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也有较强的处理方法。 救助政策的短板,加速了补充。

就保障水平而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资金向民生的倾斜,我省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继续增大。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距的缩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显著增加、特困人员赡养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救助的妥善应对和灾后重建的迅速、高效,都依赖于有力的资金保障。 困难的群众也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获得感。

政治之路,民生为本。 困难的群众生活状况,必须铭记在心的反复、铭记在心。 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思想,牢牢弥补短板、盲区,继续扩大投入、健全机制,全力处理群众诉求的紧迫问题。 多雪中送炭,更加紧密地编织,向困难群众求助,帮助整个及时安全的网络,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政策的功能,帮助困难群众,帮助困难群众,共享快速发展的发色

最低生活保障

目标:年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提出,应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政策比较有效的联系,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做好保证,实现准确识别、准确救助。

【效果】年11月,全省城市平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91.4元/月,比去年同期增长8.5%。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助水平同比增长8.2%,为369元/月。 全省农村平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3730元/年,比上年增长17.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助水平为197.8元/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5%。

【老百姓的心声】除了定期发放的低保金外,还有孩子上学的奖学金,节日也有慰问补贴。 潜山县塔畅乡体元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彭继友说。 彭继友的父母老了,妻子病了很久,两个孩子还在读书。 家里的开支全靠我的打工收入,幸好政府把我作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给了我很多帮助,减轻了生活压力。 彭继友说。

【权威采访】省民政厅社会救济处副处长陆波:

年,《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相继出台,在对象认定、审批、标准制定、动态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距也进一步缩小。 明光、桐城、宁国等3个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统一试点市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超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8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联系更为紧密。 省民政厅配合省扶贫办公室、省财政厅细化年度任务,要求对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扶贫标准的地区,适当扩大增长幅度。 省民政厅要求进一步细化指标,将各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3000元/年以上。 平均保障标准超过扶贫线的,应当按照国务院8%以上的增长要求提高标准。 另外,省以上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截至去年11月,全省市、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达到3000元/年以上。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相结合的联动机制更加完善,社会救助的一个受理、协同处理的从业机构更加健全。 另外,根据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人口结构和收入来源的变化情况,将保险制度完全分类,分为a、b、c三类,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a类、b类贫困人口,按本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的30%和20%以上的分类增发保障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目标:年初,省民政厅、省财政厅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和运行维护实施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保障标准为上一年度当地人均支出的60%以上,推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后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效果】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的实际水平分别达到年均6780元和4729元,城市特困人员平均保障水平达到年均7572元。

【老百姓的声音】我在敬老院经常吃,经常住。 怀远县石榴石町特困供养对象崔绪让说。 崔老70多岁,住在榴町敬老院。 一天三顿饭有荤腥和汤,门前的院子里种花草,没事就出去散步,每个月有零花钱,有时还有来访的文艺演出,生活很惬意。 崔绪高兴地对记者说。

【权威采访】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濮宜平:

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赡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没有履行义务的,均享受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待遇。 年,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提出了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在城乡统筹方面,特困人员供养不再分为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两个学科,在政策目标、筹资、对象范围、救助供养文案和标准等方面实现统一,城乡特困人员将得到更公平的救助供养服务。

基准面上,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明确在上一年度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支出的60%以上,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 经能力判断,对部分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困难人群,分门别类发放护理补助金,最低补助金标准不得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

养护设施建成后,管养水平也在提高。 近年来,全省新建、改建农村特困供养机构近1800处,增加床位19.6万张。 年,各地根据建设和要求,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对完善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进行日常运营管理,提高服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困人员等特困人员得到了更加专业、最亲切的救助供养服务。

自然灾害救助

根据年全省救灾工作安排,多次开展以预防为主、防灾救灾并重,创新政府救助和社会参与的救灾工作模式,准确有效地进行自然灾害救助,确保受灾群众有吃饭、穿衣服、安全住所、疾病及时得到治疗。

【效果】对比各类自然灾害,年我省紧急调拨各类救援物资5万多顶(件、床),中央和省级救援资金3.58亿元。 全省约1.2万户水毁群众住宅重建工程于年11月底全面竣工。

【老百姓的声音】新居是上个月建成的,我们搬过来住了一段时间。 枞阳县枞阳镇连城村村民陈永红告诉记者。 陈永红家是建段立卡贫困家,在年夏天的洪涝灾害中住宅被毁。 政府补助了两万多块钱,在原来的地方重建了新房子。 有党和政府的帮助,任何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陈永红说。

【权威采访】省民政厅救济处处长。

年,全省发生低温冷冻、风雹、洪涝、干旱等各类自然灾害23次,受灾人口达到1414.9万人。 各级党委、政府迅速有力地应对突发灾害,省抢险救灾委员会、省民政厅各启动了省级ⅳ级、ⅲ级、ⅱ级抢险救灾响应一次,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对比我省灾情紧急启动了国家ⅳ级抢险救灾响应两次。 省级派出20多名员工赴重灾区指导救援工作,紧急调拨大量救援物资,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特别是年夏天的洪水灾害,合肥、六安等9个市共计11752户的水毁群众住宅必须重建。 各部门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击水毁住房群众11月30日前回家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县组织、乡主、村服务重建职工体系,挂图作战,及时盘点,发放结算销售编号。 水毁群众住房重建与相关建筑配套政策措施相结合,筹集较多资金,区分情况、分户措施与政策重叠、底保障,确保重建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不发生贫困家庭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建设的情况。 到年11月底,全省水毁住宅重建任务全部竣工,如期完成省委、省政府明确的目标任务,乡水毁住宅群众已回家,在外务工的人家回家,确保了安全越冬、温暖的节日。

医疗救助

目标:年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医疗救助范围要点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支付的全部参保资金,援助率达到100%。 要点救助对象的住院救助门槛将被全面取消。

【效果】截至去年11月,我省累计有医疗救助对象参与304万人,直接救助78.5万人,资金支出12.7亿元。

【老百姓的声音】我的爱人因为心力衰竭住院13天,花了20多万元。 如果没有医疗救助,我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合肥庐阳区双岗街道高河埔社区居民宣兴加赞扬医疗救助政策。 老宣说,街道、社区了解他面临的困境后,向区民政局提出申请,将其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医保报销十几万元,医疗救助6万多元,掏腰包的人少了。 如果不是惠民政策,我家早就负债累累了。 感激地说。

【权威采访】省民政厅社会救济处副调查官朱琴:

年,我省医疗救助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除了低保户、特困供养者等对象外,农村建设卡贫困人口也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目前,省财政已拨出健康扶贫医疗专项补助资金1.5亿元,对贫困人口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含特殊慢性病门诊),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得到补偿后,累计超出当年自付合规费用上限线的; 另外,我省一站式即时结算实现新农合统一区域内全盖,异地结算已在合肥、宿州、黄山、岳西县、全椒县等部分市、县开展。 对于符合一站式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我省将在医院结算窗口及时结算医疗救助金,使医疗救助更加简便高效。

临时救助

目标:年全省社会救助事业会议多次提出要进行救助,将遇到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切实纳入救助范围。 提高救助水平,加大对突发重特大疾病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各类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

【效果】年1月至9月,全省实施临时救助8.7万户次,支出资金1.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

【民众之声】如果没有政府的救助,我真的无法想象良云会怎么样! 怀远县楚集镇居民楚光说。 褚光的侄女褚良云在年夏天不幸遭遇火灾,烧伤面积达到40%,高额的医疗费给这个困难的家庭带来了负担。 政府紧急发放临时救助金,帮助良云在医院接受紧急治疗,度过了危险期。 我为良云道的声音‘ 谢谢褚光说。

【权威采访】省民政厅社会救济处调解员左会斌:

临时救助具有底线、急救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省已经全面建立了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全省各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 对家庭成员遇到疾病、就学或突发事件,基本生活水平暂时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家庭,给予暂时的性生活救助。 遭受突发性、紧迫性和暂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和个体均被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为了及时发现和救助遇到突发困难的群众,民政部门建立健全急救难发现机制。 各市依托城乡社区党群、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落实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级社会救助人员、社区网格化人员等主体责任,各担任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慈善事业人员和志愿者的角色 及时了解、掌握、核实、积极援助遇到重症等特殊情况,提出困难群众救助申请予以协助,办理全省通过救治难发现机制共发放救助资金2450万元。 有关方面加强临时救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录用效益,市、县将临时救助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临时救助资金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困难群众手中。

流浪乞讨者救助[/s2/]

目标:年初,省民政厅、省财政厅颁布《生活无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以自主救助、寻亲服务、回归安置、有害乞讨管理、基层源头预防为首要文案,实现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地域联动,生活无创流浪、乞讨

【效果】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累计救助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等人员121854人,其中站内救助69507人,站外救助52347人,救助资金11079.61万元,人均救助支出约900人。

【平民之声】如果没有救助所的帮助,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秋菊。 山西运城籍流浪者张秋菊的哥哥说。 张秋菊患有精神疾病,多年来一直在外面流浪。 蚌埠市救助站多方寻找,终于联系到了秋菊的家人,把她送到了家乡。 谢谢你从救助站送来秋菊。 让我妹妹重逢了。 张秋菊的哥哥说。

【权威采访】省流浪乞讨救助指导中心主任张江龙:

年,我省加强了流浪乞讨救助规范的管理,提高了服务水平。 为了规范留守、安置人员站外托养工作,1月至3月,探索了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站外托养情况。 各地民政部门协调公安机关,对比滞留、安置人员和新入局身份新闻,找无业人员进行dna比对。

极端的天气专项救助行动、车站找房子、让爱回家的主题推广活动等,为流浪乞讨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救助。 省政府办公厅就无户籍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处理发表实施意见后,对各地救助管理机构长时间停留的3000名无户籍救助对象进行了比较,民政部门对公安部门对救助管理机构内长时间停留的无户籍人员的落户工作进行了调整。 我省通过电视、自媒体等途径,吸引社会力量参加救助服务。 民政部全国救助检索网启用后,全省78家救助管理机构已经启用全国救助管理检索新闻系统,并积极入驻全国救助检索网发布检索新闻。 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发布了近2200余条新闻。

标题:【要闻】安徽2016“民生清单”落实得咋样?雪中送炭,兜住底线保民生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