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9字,读完约6分钟

夏天下雨一定要浇水是困扰我省城市的难题。 但是,这种不自然的局面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在我省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排水防潮系统的建设不是以修大管道为主,而是让雨水就近吸收。 除了绿地、公园外,包括道路、广场、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等在内的建筑物都像海绵一样吸着雨水。

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雨水时吸收,缺水时吐出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天然水系在内的城市海绵体越来越多,特殊的规划设计使城市的绿地、花园、道路、房屋、广场成为滞留雨水的绿色设施。 届时,整个城市将建立渗透、蓄积、停滞、使用、排放等多种生态化技术的新城雨水解决体系,保持80%左右的雨水。

目前,我省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按要求,到今年年底,城市内积水点已基本处理完毕。 截至2007年,全部城市及60%以上的县城区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作为全国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池州市在城市水环境、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区及保障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合肥、亳州、蚌埠、滁州、芜湖、宣城、铜陵、安庆、黄山等9个省试点城市和芜湖县、南陵县、泾县、潜山县、全椒县、宿松县等6个试点项目率先试点,省财政统一配置1.04亿元专项补助资金。

实施四大工程维修内湿

根据要求,我省试点城市要突破以前流传的以排涝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以建筑和小区、绿地和广场、城市道路、城市水系等城市基础设施为载体,通过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通过探索建立城市雨水开发系统,根治城市内潮湿顽固的疾病。 强调城市建设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组织排水,以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首要规划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建成后,降雨时可以就地或附近吸收、储存、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在因干旱而缺水的情况下,要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并且,我省将落实城市排水防潮三年行动各项安排,加快推进和利用排水管渠、排水泵站、雨洪行泄和调蓄、雨水渗透等四大工程,基本上反映群众对强城市易湿点的整治。 新建、改造排水管网2000公里,城市建成区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合肥雨水调蓄池初见效果

合肥历史上是洪水受灾严重的城市,也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许多市民至今还记得去年暴雨的痛苦。 城市降雨达100毫米,老城区市府广场、阜南路等多个地方有积水。 在涂路、张洼路等许多地方通过桥淹没水底… …

去年夏天,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袭击我省,许多城市看海时,合肥主城尤其是老城区相对平静。

建设海绵城市是合肥告别内涝的原因之一。 据悉,合肥市利用城市公园绿地的地下空间,相继建设杏花、逍遥津等雨水调节池。 这些雨水调节池去年首次出现效果,增强了城市防洪能力。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还计划容纳361个标准游泳池雨水调节池,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约150公里。

另外,合肥近年来大面积建设森林绿地,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城市土地的自然生态肌理。 大规模建设人工湖,在河流下游和城郊的接合部建设湿地。 目前合肥市有天鹅湖、方兴湖、翡翠湖、柏堰湖、少荫湖等多处人工湖,建设有巢湖沿岸生态湿地、滨湖森林湿地公园、蜀山柏堰湖湿地、董铺水库生态湿地、大房英水库湿地等多处人工湿地。 (安徽商报)

相关信息:合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新建调整设施48座

今年汛期以来,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袭击我省,许多城市看海时,合肥主城特别是老城区相对平静,局部区域出现少量积水,老城区、市区主要道路、下穿桥几乎没有积水。 最近,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大建设和市级政府投资公益性、重大项目协调会上表示,要系统研究水环境管理问题,加快完善各项水利设施,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防洪排水标准每50年提高一次

合肥历史上是洪水受灾严重的城市,也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许多市民还记得去年暴雨的痛苦。 城区降雨达100毫米,老城区市府广场、淮河路、六安路、阜南路多处有积水,积水平均深度达20厘米多。 在涂路、张洼路等许多地方穿桥淹没水底,城南望湖城区淹没面积达35公顷,成了一片汪洋&hellip。 … 一场暴雨倾泻出合肥市防洪的许多软肋。

年汛后,合肥市50年一次(全天候231毫米降雨),以最大小时大雨85毫米强基准重拳,建立城市排水防洪系统,启动合肥市排水防洪设施项目库建设,包括内涝点整治、内河疏浚、旧桥提标、箱子改造。 目前,合肥市的防洪设施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相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防洪排涝工程累计投入56亿元。 建设各类排水泵站72座,排水管网5501公里,按百年一度的标准完成78公里市区河道治理,防洪堤(墙) 146公里。

建设海绵城市新建雨水调节池[/s2/]

根据多年防洪经验,合肥市每年标示易涝点,汛期一过就拆除原因,列入大建设规划。 设立市级城市防洪司令部,紧急联动机构也是告别内涝的原因之一。

建设海绵城市也是合肥另一次内涝的原因之一。 合肥市利用城市公园绿地的地下空间,相继建成杏花、逍遥津等雨水调节池。 今年,这些雨水调节池首次见效,增强了城市防洪能力。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还计划容纳361个标准游泳池的雨水,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约150公里。 此外,合肥近年来大面积建设森林绿地,最大限度恢复城市土地自然生态肌理,减轻城市排水管网压力。 大规模建设人工湖,在河流下游和城郊的接合部建设湿地。 目前合肥市有天鹅湖、方兴湖、翡翠湖、柏堰湖、少荫湖等多处人工湖,建设有巢湖沿岸生态湿地、滨湖森林湿地公园、蜀山柏堰湖湿地、董铺水库生态湿地、大房英水库湿地等多处人工湿地。

标题:【要闻】安徽试点建“海绵城市”让市民不再“看海”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