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6字,读完约5分钟

国际禁毒日前夕,今天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对外公布——年度涉毒刑事案件审理情况。

司法统计数据显示,从年7月至年6月,庐阳法院共审理各类涉毒刑事案件23起,比上年减少41.03%。 其中,每年1~6月审理的8起案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这23起案件中,关押他人的毒品犯罪案件比上年减少54.55%,运输贩卖毒品罪案件同比减少23.53%,为13起。

涉毒事件数量比前一年大幅减少的理由是什么? 我院刑庭长钟成表示,近年来,国家对涉毒犯罪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庐阳法院坚持依法严惩毒品犯罪的指导思想,对职业毒犯、重罪、毒品再犯等犯罪严重主观恶性较深的犯罪分子,依法严惩,辖区

除了案件数量的变化外,统计数据还表明,当前毒品犯罪呈现出一点值得观察的新优势。 毒品种类比较集中,主要是甲基苯丙胺(冰毒)和氯胺酮(K粉)两种毒品。 特别是氯胺酮,因为在最近一年中,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中大多数贩卖了大量的氯胺酮。 钟成说。

今年5月,庐阳法院判决贩毒罪案。 在此案中,3名被告人张某、胡某、董某为非法牟利,在短短7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分别向6名吸毒者分40次销售氯胺酮780克,用于销售,其中张某为氯胺酮990克。 被告张某、胡某一审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4万元至5万元罚款,被告董某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这一事件不仅印证了与氯胺酮相关的毒品犯罪日趋严重的趋势,也标志着毒品案件的另一个优势互联网化。 3名被告之所以能够在7个月左右完成40次高频毒品销售,是因为使用了移动互联网社会交际软件。 他们通过微信与购买毒品的吸毒者取得联系,约定客户,除现金外,还大量采用网银和微信钱包转账领取货款,除了直接见面交易外,还将毒品藏在约定的指定位置,自行向购买者交付。 毒品交易的互联网化、非直接接触化,更加掩盖了毒品犯罪,也给毒品犯罪带来了新的课题,审理此案的合议庭审判长赵霞说。

不仅如此,庐阳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似乎出现了分化。 司法实践表明,甲基苯丙胺相关毒品犯罪案件仍是&lsquo的主力,但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独狼型犯罪模式,即这类案件的被告人多为一人,涉案毒品重、毒金额相对较小。 与氯胺酮有关的毒品犯罪案件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表现为集体型犯罪模式,涉案毒品重量、毒资金额较大,赵霞介绍。

根据司法实例,氯胺酮毒品危害越来越严重,实施犯罪的多为20出头的青年,毒品流向也多为青年,甚至未成年人。 年4月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调了氯胺酮定罪数量标准,涉及氯胺酮的犯罪行为超过100克,可以依照《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迄今为止的200克罪名 在今年6月20日刚刚发表的《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中,也特别关注了氯胺酮犯罪的高发。

庐阳法院院长陶霞表示,禁毒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庐阳法院在加强涉毒案件审判专业化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审判资源,发挥审判功能,继续旁听审判,分发禁毒推广资料,在学校社区等地开展禁毒讲座,   

相关信息:

名师到学堂邀请省女子戒毒所民警给孩子们上禁毒教育课[/s2/

晨报毒品是什么? 会以什么样的姿态伪装呢? 有什么危害? 怎么远离毒品? 月9日,江淮晨报名师进入学堂联合安徽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蜀山区井冈镇十里店社区进入十里庙小学,戒毒所民警站赵曼丽给六年级的孩子们上了生动的禁毒教育课。

你知道毒品是什么吗? 鹤顶红,敌人害怕,砒霜是毒品吗? 9日下午,在十里庙小学多媒体教室,台下面对100多名六年级学生,赵曼丽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国家管制的其他人偶中毒的麻醉药和精神药物。 赵曼丽说,在现实生活中,毒品披着各种各样的伪装外衣,如果人们不提高警惕,很可能会落入毒品陷阱。

毒品可以缓解疲劳,是特效的兴奋剂。 现在有钱人都吸毒了。毒品是没有副作用的特效减肥药。毒品过神药,吸了之后想到什么会感觉到什么? 不抽就是不给面子。 新毒品一两次上瘾或吸毒都不会上瘾。 赵曼丽说,这些话是毒品常用的伪装。

毒品有引起幻像神经的作用。 它不是过神药,而是严重伤害大脑中枢神经,造成精神衰退、记忆衰退,最终无法学习和工作,毁了前途,甚至有生命。 赵曼丽说。

另外坏人利用青少年爱美之心编造&lsquo。 毒品是没有副作用的特效减肥药的谎言。 赵曼丽警告说,吸毒确实会导致骨瘦如柴,这是一种病态。 因为吸毒后,人体各种器官受损,疾病缠身,面部黄筋消瘦,甚至致命。

赵曼丽说,很多人误以为只有海洛因、鸦片是毒品,但有些新型毒品,如摇头丸、K粉等是娱乐食品,不会像吃药一样上瘾。 这些认知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 吸毒会导致心理上的依赖,但中毒的时效性只有个体差异。 请一天吸毒,十年戒毒,一辈子想毒药。

不要喝陌生人送的饮料,‘ 毒药。 赵曼丽说,有点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警惕性低的优势,故意向饮料中投放毒品。 有些吸毒者在不知不觉中被香烟和饮料灌入毒品。 那之后,有些人开始上瘾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警惕不要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品和饮料。

晨报记者王凯通讯员邢存勇苏先锋

标题:【要闻】合肥:涉毒案件中微信交易成新趋势 毒品流向多为青年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0974.html